自由人,既是天使也是恶魔

自由人,既是天使也是恶魔

——读《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后感

​ 自由,其含义为“从束缚中解放”。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虽然让人们在物质方面得到了优渥的享受,但也带来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从众心理的束缚,人们陷入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展不平等的困境。毛姆以其敏锐的洞察和犀利的文笔,在《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中,展现了对人性的思考,对自由的呐喊。

​ 两本书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和拉里,都特立独行,不为世俗他人的眼光所约束,不被社会制定的道德和秩序所掣肘,对优渥的物质生活视若敝屣,甘于贫苦的生活,仅仅只需要满足生存的最低限度,却对内心的追求奋不顾身,都是追寻人生意义路上不屈的斗士,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

​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不惑之年抛家弃子,自比溺水之人,通过画画来挣扎,来摆脱意志的奴役,来追求那模糊的精神理念。他生前窘迫不堪,六个月之久每天只靠一顿面包、一瓶牛奶过活,但又极端冷漠、自私,对给予帮助和救助的人恶语相向,极尽侮辱嘲讽之能事,将人们的善意和女人当作工具,来帮助自己实现追求。他生后却又因其天才和独树一帜的画作名声大振。他是自由人,但我认为,他在追求自由的途中,灵魂早已被原始的、肉欲的恶魔所替代。在他的身上,我见到了,那人性最深处、最幽暗、蒙昧的、血腥的远古时代诞生的恶意。他虽然伟大,但也渺小、卑微。

​ 与之不同的是,《刀锋》的主人公拉里,年纪轻轻就在战场见惯了战友的死亡。用毛姆的原话就是,一群死掉的法国士兵重重叠叠地堆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破了产的木偶剧团胡乱丢在垃圾角落里的许多木偶。但他未就此对生命麻木,反而开启他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他四处流浪,读书,曾沉迷于斯宾诺莎、韦伯、黑格尔的思想之中,也曾沉迷于东方的神秘学和佛教思想中。读书累了,就去劳动,工作,继续流浪。战争结束后,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所有人都认为他会有一番大作为。但最找,他追寻到生命的意义后,于人海中消失,“泯然”于众人。他是自由人,他的灵魂如一片充满阳光的无边无际的旷野,旷野中流动着清流,世俗看法和欲望就是那旷野上的风,虽偶有波澜,但如石沉大海。旷野的深处有着一片幽深的山林,林子里阳光正好,深处还有几户人烟,与世隔绝。他虽然渺小,但又伟大。

​ 自由人忠于自己的内心,不受外在的约束,固然令人神往。但自由人,即是天使,也是恶魔,因为不受约束,他可以无所顾忌,因为忠于内心,他能够特立独行。我们憧憬自由人,在我们在平静秩序的生活中,我们的心渴望狂放不羁的旅途,渴望更加惊险的生活,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但金刚经有句话,“因无所住,而是其心”。这些渴望算不算一种执念,一种束缚呢?自由人是最高境界吗?我看未必。恶魔与天使,其根源在于“心”。恶魔还在“心”的路上,天使的“心”在诞生。

Donate
  • Copyright: Copyright is owned by the author. For 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for authorization. For non-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 Copyrights © 2023-2025 John Doe
  • Visitors: | Views: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